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并且在经营机制、企业制度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开始一一显现出来,这将影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为了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在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中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法,为此,要在制度、组织结构、信息化、人力资源、领导团队等各个方面着手。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制度创新
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制定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就没有其他的诸如:改革、创新、建设等可言。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的制度的时候,要本着让当事人参与制度的制定的原则,制定出正确的、可执行性高的通俗易懂的制度,并且在制定时,要明确了解企业的各个流程中的员工的需求,使制度更加人性化。最后,在执行时要严格维护制度的神圣性和公正性,并对发现的制度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及时的完善与修改。
以寄件管理为例,企业传统的寄件流程大多繁冗复杂,行政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寄件管理上,员工抱怨流程太多、因公寄件麻烦,而领导则不满寄件成本消耗和费用分析,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想管理好其实并不简单。
如果能合理利用第三方软件,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一家企业使用快递猫企业版进行寄件管理,员工手机寄件发起审批➪上级通过➪员工打印贴单交由行政➪行政统一等待快递员揽件➪管理员后台查看数据,你会发现,整套流程下来其实特别便捷,摆脱了传统寄件的枷锁,审批杜绝员工私件公寄;一站式数据存储,方便行政财务查看数据、对账以及分部门成本核算;实现寄件管理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可见借助一些高效的第三方软件,是能对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一定助力的。
(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国有企业也在逐渐从层级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即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应用成为国有企业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的前提和基础。在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必须要将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改变为流程化管理模式,流程化管理相对于职能管理有很多优点,如:职能管理是以职能的管理和控制为重点,而流程化管理是以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顾客、市场的占有率为重点;职能管理缺少准确的时间标准,而流程化管理中时间是整个流程中重要的标准;职能管理中各个平级部门的职能一般是相对独立的,而在流程化管理中个相互衔接的。在执行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并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应用中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有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职能,能够促进企业行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高行政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实现行政办公环境的分散化与虚拟化、增加企业行政管理重组以及组织结构优化的成功率,可见,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以来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首先要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革新。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本问题,要明确制定各类人才的使用标准,并实现工资分配制合理化,从而积极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革新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五)国有企业中领导团队的建设
国有企业领导团队的建设中包括管理队伍的建设和领导者的选拔和任用两个方面。其中,在建设管理队伍时要在正确建设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的前提下制定企业行政管理团队建设目标;在领导者的选拔和任用中,经过对几种选拔任用方式的比较,制定选拔任用的改革方向,从而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领导者选拔任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