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关系是保持企业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两者互相依存,又互有区别。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互相依存来自两者之间的协调匹配,两者的区别的根源是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概念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又叫公司治理结构,有关公司治理国内国外学术界的定义有很多,但人们的认识上和表达上是不一致的,到今天为止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从前人学者的观点可以总结,公司治理的定义可以理解以下含义: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安排公司控制权和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文化、法律和制度性;公司治理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用一定的方式规范公司各种利益的关系,以实现比较优势的公司交易成本;公司治理的问题,实质就是分离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以及公司委托的问题;公司治理就是合理地明确配置公司的董事会、股东、经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及责任;公司治理其结构是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组成框架,及划分其框架的责权利关系和机制的有机结合的整体。
(二)公司管理
理解公司管理,可以先从“管理”的定义来认识它。在 1916年法约尔首次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55年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中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艺术。”芮明杰对管理的概念是:“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其核心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总之,公司管理的概念概况起来,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达到其预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组织资源的整合活动。
二、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一)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即公司的外部监控机制和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是指外部力量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如国家法律、资本市场、中小股东、经理市场、社会舆论和产品市场等。内部监控机制就是由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对公司管理者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其作用有两点:一是内部监控机制要对公司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二是内部监控机制对内部控制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评价系统有责任的利用,并且公司管理者保证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所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
公司管理控制的构成,按照马赛鲁的正式控制系统的构成:即框架结构、战略、控制措施和程序、激励、沟通与协作、管理风格、基本价值观。依据马赛鲁的正式控制系统,可将公司管理分为以下组成部分:一是公司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二是公司管理者的战略目标与决策规划系统;三是会计审计系统;四是公司文化与价值观系统;五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其中内部控制系统是激励和约束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规范制度。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除了上述的之外,为了确保公司正常运行,需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即是公司变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因素,它构成公司治理的外部监控机制的内容,既是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通过设置常设委员会,召开正式会议,鼓励等方法使公司信息畅通并共同分享网络。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问题和定义是有所不同的,有一定的区别。公司治理从狭义上讲有别于公司管理,公司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就是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上的委托理论而言:“股东拥有公司所有权但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选举其人董事会来托管其财产、参与重大决策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
以寄件管理为例,企业传统的寄件流程大多繁冗复杂,行政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寄件管理上,员工抱怨流程太多、因公寄件麻烦,而领导则不满寄件成本消耗和费用分析,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想管理好其实并不简单。
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公司管理的作用,如果能合理利用第三方软件,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一家企业使用快递猫企业版进行寄件管理,员工手机寄件发起审批➪上级通过➪员工打印贴单交由行政➪行政统一等待快递员揽件➪管理员后台查看数据,你会发现,整套流程下来其实特别便捷,摆脱了传统寄件的枷锁,审批杜绝员工私件公寄;一站式数据存储,方便行政财务查看数据、对账以及分部门成本核算;实现寄件管理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
(二)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联系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从理论上来讲,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是间接还是直接的参与公司运行作用,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都将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在一般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管理的目的是公司治理间接通过公司管理来达到,并且在这种间接的管理下,提高公司的管理效果和效率。我们从实践上可以看出,公司管理系统中的控制主体是公司治理机构的董事会,如,很多公司的的首席执行官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是公司的高层经理,这种公司管理关系就是治理与管理之间的交叉关系,既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也说明了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