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企业标准化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企业越来越感觉到体系动作效果与建立体系初衷的期望相差甚远,员工实际工作根本不以体系文件为依据,企业实现标准化任重而道远,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一、忘记了:标准化是企业使用数据分析的一个前提;是寻找问题根源的一个支撑。
如果企业管理没有把流程标准化下来,流程中的各个关键控制点到底工作结果是怎样的,就无法进行记录和统计。没有数据做支撑,所有的改进建议都可能把企业送到风险的浪尖上。标准化目的是为了后面企业管理的持续改进,不是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
二、忽略了:标准化可以带来沟通的便利、合作的便利。
企业是社会大环境系统中的一个过程。标准化的好处之一就是管理过程快速复制,好处之二就是加快沟通的速度和效果。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透明化管理,代表着公正、公平、公开的企业管理状态。想让企业内耗降到最低,可以考虑运用“标准化”这个工具。
标准化看似不难,但如果想让其发挥管理效力却需要企业管理者头脑里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标准化和执行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为了成就卓越需要先实现标准化。
以寄件管理为例,企业传统的寄件流程大多繁冗复杂,行政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寄件管理上,员工抱怨流程太多、因公寄件麻烦,而领导则不满寄件成本消耗和费用分析,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想管理好其实并不简单。
如果能合理利用第三方软件,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比如说一家企业使用快递猫企业版进行寄件管理,员工手机寄件发起审批➪上级通过➪员工打印贴单交由行政➪行政统一等待快递员揽件➪管理员后台查看数据,你会发现,整套流程下来其实特别便捷,摆脱了传统寄件的枷锁,审批杜绝员工私件公寄;一站式数据存储,方便行政财务查看数据、对账以及分部门成本核算;实现寄件管理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可见,借助一些先进技术的助力,是能让企业内部运转实现标准化的。